佛教大师来藏游历传播佛法
居而不游模式。以萨钦衮噶宁波为典型。他幼时于父前学习藏文和佛法,11岁其父去世,乃从主持喇嘛学习,20学习萨迦寺主,到67岁去世前一直主持该寺。这种模式并不多见。
居游模式。僧人成名后,受托主持多寺,从寺到寺,是游;而每到一寺,则是寺主,算不上游方。噶当派拉卓微微衮波,16岁到切咯库窝处,受优婆塞戒,受具足戒后,一度主持度窝寺达27年之久。在此期间,各地纷纷将寺院献给他管理,达这34座以上。后来桑波且寺、绒孜噶寺等又归他管理。
再说与印、尼两地的交往。去印、尼乃至喀什米尔游学,成为一时风气。最早是耶歇翰派出21人去喀什米尔留学,后则有雪敦多杰绛称,经数次努力才去尼泊尔,学成后回萨迦译书。而洛卓敦巴于13世纪时,曾7次去尼泊尔。享有声名的卓弥译师,先后游学尼泊尔、印度,在印度东部学习了4年,在尼泊尔南方住了13年,再返回西藏。
要作跨文化区域的旅游,语言成了必须的工具。而藏僧们都能很好地处理这一问题,如卓弥等人去印度,先在西藏学了一些毗哇尼语,到尼泊尔后,再学印度语,然后去印度。这样的一路旅途就通行无碍了。
印度、尼泊尔和喀什米尔不断有佛教大师来藏游历传播佛法。据成书于1322年的《布顿佛教史》记载,从吐蕃时期的静命开始发,到根底班智达为止,来西藏的印度或尼泊尔班智达就有93人。而从吞米桑布扎开妈到耒贝洛卓为止,有名的译师就有192人,其中不少是从印度或尼泊尔来的,如主桑杰乍等。这当中,除赫赫有名的阿底峡外,其他如南印度人当巴桑杰,先后5次到西藏,在前后藏南部传了各种修法,传出息结派、觉域派等。相传他晚年曾到内地五台山朝圣,内地僧人在他圆寂后,还刊印他的画像,四处流通。米拉日巴弟子热琼巴15岁时得病,就是三名印度游方僧人将他带到印度,颂修后才痊愈。有的印僧来藏后,因施主死去,自己又不通藏语,就流落到藏地,替人牧羊为生。
1207年,印度学者绰切尕哇等30多人听说萨班名声,就从印度前来与他辩论,双方辩于济咙,论辩长达13天,绰切尕哇等人承认失败,自愿归于萨班门下。这事说明藏传佛教已经站稳了脚跟。经过数代人二三百年的努力,终于自成体系。从此他们不用大规模地游学印度了。虽然衮噶罗追坚赞在1322年还迎请印度大智者和大译师来藏翻译经典,廓诺迅鲁伯于14世纪早期还去尼泊尔和印度游学,但已经不是主流了。
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是西藏旅游分社以服务第一,诚信为本为宗旨,在区内外获 广泛好评。目前,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拥 有一批经验丰富、注重信誉、讲求效率的管理人 员和一支训练有素、语种齐备的翻译导游队伍,为您愉快的旅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