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旅游
西藏旅行社
西藏旅游火热报名中...西藏旅游接待中心(西藏旅游接待中心).

来西藏旅游就要了解西藏的放牧习惯

  西藏放牧时。牧群不宜过大或过小。牧群大了,病羊和体弱的羊往往吃不上草;牧群小了又到处乱跑吃不饱。羊群一般以200一300 只为宜,牛群以100头为宜。少数牧畜特别多的牧户,有把牧畜分为七群的,即将马、公羊、母羊、小羊、公牛,母牛、小母牛各分为一群。大多数富裕牧户则分为三四群,即把公牛、公羊,母牛、母羊和小牛、小羊各合成一群。中等牧户则分成两群。贫穷牧户牲畜少,不是混群放牧就是与其他牧民互助放牧。互助放牧有一富户与几户小户合作的,也有几户中小户合作的,一般都以居住点为单位,互助户之间大多有亲戚关系。不管牛羊多少,不计报酬,但产品由自己收获。有的夏季合起来,冬季又分开,有的常年固定不变。

  富有经验的牧民熟悉每头牲畜.知道每头牲畜的体力、性情,能看出有无发病征兆,根据牲畜发育生产的规律和季节变换采取不同的放牧方式。冬春季节要防止牲畜受冻,晚出早归,因牲畜体弱易睡,要慢慢将其轰醒,使其轮换着吃各种牧草。青草刚发芽时,为防止牲畜只顾吃嫩草挨饿,则赶到青黄相间的草滩上使其吃饱。夏秋季节是抓膘的关键时期,要尽量早出晚归,让牲畜随意吃草。有的牧户还将耗牛赶到山沟深处或地势较高的草场上,让牲畜尽情撒欢,不时轻轻摇甩“乌朵”,使畜群中跑在前头的牲畜转变方向,回到畜群里。

  乌朵是放牧人的专用工具。是用牛羊毛搓捻、编织而成的扁形或四棱形的带状彩色毛绳。也有拧成圆柱形的,一端有一个直径3寸的套环;彩绳的中间编有一块巴掌大小的椭圆形“乌梯”,是用来放石块或土块的;另一端用羊毛绳做成鞭梢,使用时手将套环套在中指上,把绳子回旋投出石块,或打出响鞭,使带头的牲畜改变方向,或赶着牛羊前进。

  牧人每到一处,便检来干牛粪,用风囊(即皮火筒)生火烧茶。风囊用羊皮做成,尖端安装一个铁制风管,使用时两手拉合或一手提压风囊,风便从风管吹燃牛粪或木柴,起鼓风作用,以保证在野外烧开茶水。

  烧茶时,捡来三块石头,支起一个临时锅灶,置上铝锅或茶壶,用风囊生火烧茶,即所谓“三石一顶锅”。火生起后,从随身携带的“汤古”(羊皮小袋子)里取出茶叶和盐巴放进锅里加水熬。熬好茶,从另一口袋里取出糟把和酥油,盛到木碗里,捏成佗,就着茶水吃措把和风干牛肉,即为一顿饭。吃完饭,将木碗用茶水测净,揣到怀里。木碗既是茶碗,又是酒碗。讲究一些的人,木碗镶银,镂刻吉祥图案,碗边还镶有一颗玛瑙。这种碗既美观,还有检验碗内食物是否有毒的功能。

  牧人视牲畜如生命,生产生活艰苦异常。常年要和狂风、暴雨、冰雹、兽害打交道,夜晚要和牛羊伴宿。牧人在与牛羊朝夕相处中,练就了一种能在几十、几百头牲畜中一眼认出或呼唤出牛羊畜名来的本领。能准确无误地让每只羊羔找到自己的“母亲”。

.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