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旅游
西藏旅行社
西藏旅游火热报名中...西藏旅游接待中心(西藏旅游接待中心).

带你了解西藏的季节性游牧

  牧民们随冬、春、夏、秋季节的变化,从一个牧点迁徙到另一个牧点,一年少则搬迁两次,多则四次。这要看西藏旅游各部落的草场划分情况,有的部落把草场划分为比较明确的四季草场,称“雅萨”(夏季草场)、“根萨”(冬季草场)、“敦萨”(秋季草场)、“希萨”(春季草场),这样,一年必须搬迁四次草场。如果只划分冬春、夏秋两季草场,则一年只需移动两次,其中冬季宿营地是不变的居住点。无论春、夏、秋三季去何处游牧,冬天总是回到固定的住所。所以,冬季营地一般都建有许多坚固的小房,周围附有畜栏,如果没有房屋,至少也有用草皮、牛粪围成的防风墙和牛粪圈。整个冬季甚至包括春季,牧民们都住在这个点上。直到夏季来临时,才开始按户或按畜群小组向四周的高山移动,即从过冬的基地向夏季草场、秋季草场次第移动。迁徙时多半与几家亲戚在一起集体移动。

  季节性迁移的规模和范围依据草场的大小及牛羊的多少而定。迁移时间的依据是物候,即据植物的发芽、开花、结果,候鸟的迁徙,某些动物的冬眠等周期性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变化而定。

  当“三月草发芽,四月黄绿杂”的时候,第一次迁徙开始。这时候大部分草还没返青,只有沿河两边的草形成一线绿,更多的地方是’‘黄绿杂”,山顶仍是白雪茫茫,是水草缺少、天气寒冷、牲畜瘦弱,又正当母畜产羔产犊的时期。这段时间牧民最怕的是来自天上的三大自然灾害,即大雪、大风、降温。一次大的暴风雪能造成畜群尸横遍野的惨状。因为牛羊经过漫长冬季体质很瘦弱,经不起寒冻。尤其是羔犊,刚刚降世.没有自我防寒能力,全靠人为保护。因此,牧民宁愿自己受饿、受冻,也要把帐篷让出来安顿瘦弱牲畜,把有限的粮食和茶叶拿出来喂牲畜,有的甚至把幼畜揣在怀里,或放在床上保温。但这些有限的保护办法对遭受风雪灾害的大批牲畜无济于事。

  所以,第一次迁徙是牧民处于最不利、最容易遭受灾害的时期:幼畜降世,大畜瘦弱不堪,行走缓慢,迁徙的距离也很远。

  第一次迁徙时期也是决定牧民全年生产的关键时期。首先,产羔、产犊的数量和成活率将决定这一年牲畜的发展状况。其次,大畜经过冬季进人春季,如果这一关安全过去了,那么藏历五月以后各种牧草全部返青,牲畜的长膘时期就会到来。因此,牧民对第一次搬迁牧场格外小心谨慎,事先要请喇嘛或老人占卜,选择良辰吉日作为搬迁的日子,同时派人向山神垠桑献祭,祈求保佑平安。有的还专门派人先去新的营地探察水草情况。临行前,牧民们还要点燃火塘里的余火,上面撒点措把,等冒出一缕青烟后,他们才骑上马放心地离去。

  牧民搬迁的交通工具是马和牧牛,成人骑马,婴儿由骑马的大人抱在怀中,或是放在特制的婴儿筐中,再将筐拴在耗牛背上驮着。把一户人家所用的帐篷、物品收拾好,捆成驮子,大约需3小时。一般牧民全家的物品约10头耗牛即可驮完,富裕户约需二三十头耗牛。到宿营地以后,3个小时内即可把帐篷、灶火等安置完毕。离开冬季游牧地前,要 “垠桑”;在到达新宿营地后,要将刚熬好的第一道茶用勺子向天空洒三次,以敬奉山神。

.返回顶部